作者|张爽 编辑|六耳 来源|直通北交所
2021年9月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,深化新三板改革,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,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。今天,整整一周年。
按照官方关于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管理办法,优质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三个层次组成,分别对应的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、中坚力量、核心力量。
“专精特新”作为比创新型中小企业“高阶”的市场主体,无疑是北交所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。直通北交所(ID:tobse666)统计发现,截至目前已登陆北交所上市的108家企业中有65家属于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占比超6成。这当中还有23家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截至8月底,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第一份半年报已经完成披露。直通北交所发现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半年报业绩普遍比较亮眼,超6成实现营收增长,4成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。此外,专精特新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更加慷慨,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。
-1-
上半年9成公司盈利
直通北交所(ID:tobse666)通过东财choice数据整理发现,共有7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过亿元,其中突破10亿元的有9家。贝特瑞(835185.BJ)的营收达到102亿元,是唯一一家营收超过百亿的公司;颖泰生物(833819.BJ)、同力股份(834599.BJ)和海泰新能(835985.BJ)的营收均超20亿元。
108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,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有97家公司,占比近9成,还有26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。
贝特瑞、颖泰生物、吉林碳谷(836077.BJ)、连城数控(835368.BJ)等6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均破亿元,森萱医药(830946.BJ)、富士达等(835640.BJ)4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也超过了5000万元。
作为“北交所一哥”的贝特瑞再次拿下“双冠王”,营收、净利双双夺冠。财报显示,2022年上半年贝特瑞实现营收102亿元,同比增长142.47%;归母净利润9.18亿元,同比增长25.67%。
不过,营收和净利的增幅最高的公司却不是贝特瑞。
吉林碳谷是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营收增幅最高的公司。2022年上半年,吉林碳谷实现营收10.88亿元,同比增长144.03%。
科润智控(834062.BJ)是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增幅最高的公司,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39.90万元,同比增长达8427.09%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科润智控,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-2-
“专精特新”已经超过6成
今天(2022年9月2日)恰逢北交所宣布设立一周年。
作为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,北交所汇聚了众多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也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发展贡献良多。
早在去年11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就曾向媒体介绍:“(2021年)11月15日,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,81家首批上市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‘专精特新’中小企业,其中16家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。”
直通北交所(ID:tobse666)统计,截至目前已登陆北交所上市交易的108家企业中,有65家属于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占比超6成。这当中,还有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占比超过2成。
此外,北交所新三板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也比较显著。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为6700多家,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挂牌公司超过千家。一体化发展使得企业挂牌新三板后就可以“边融资、边规范、边发展、边上市”,制度优势彰显。
北交所相关负责人曾介绍,北交所在审企业、在辅企业均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性。目前北交所127家在审企业中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2家,占比17.32%;288家在辅企业中118家公司属于高端设备制造业或高技术服务业,81家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当前,企业加速申报北交所IPO,北交所上市审核速度也在加快。未来,北交所上市公司将加速高质量扩容。
从2022年中报数据来看,这些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半年报业绩普遍表现良好。65家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合计营收124亿元,平均营收1.91亿元;归母净利润合计32亿元,平均净利润2161.7万元。这其中,有34家实现营收增长,占比52.5%;有23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,占比35.4%。
而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业绩整体更胜一筹,23家企业营收合计55.27亿元,平均营收2.4亿元;归母净利润合计5.6亿元,平均净利润2442.07万元。这其中,有14家实现营收增长,占比61%;有9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,占比39%。
-3-
4成“小巨人”研发投入增长超20%
如果从研发来看,目前已登陆北交所上市的108家企业中绝大多数研发强度较高。
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。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又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佼佼者,相比非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而言更加慷慨。
直通北交所(ID:tobse666)统计,65家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研发费用占合计营收的比例为5.8%;而43家非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研发费用占合计营收比例仅为3.6%。
研发费用在营收中占比超过10%的企业中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有11家;而非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仅4家。
作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中的佼佼者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研发情况又是怎样的呢?
23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中有20家企业属于制造业占比87%,其余3家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企业。有不少公司拥有各类创新资质,重视科技创新,在研发投入上相对更加舍得“砸钱”。
直通北交所(ID:tobse666)进一步统计发现,23家“小巨人”企业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合计为2.95亿元,占合计营业收入比例为5.34%。其中9家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均超20%。
从事环保锌锰电池和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的长虹能源(836239.BJ),研发费用为8215万元,在23家“小巨人”中排名第一。处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云创数据(835305.BJ),研发费用为3047万元,排名第二。
在研发同比增长方面,从事隧道施工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的五新隧装(835174.BJ),其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达到89.57%。其次是处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科达自控(831832.BJ),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达75.41%。
(完)
如果您还希望阅读更多深度内容,也可以关注直通北交所(ID:tobse666)官方公众号。从这里,一起走进北交所。
登录后发表评论